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幸福的畫面

        那年的春天裡拜訪蘭嶼的避風哥,看見了父子情誼。
        那年姑丈三星的壽宴,看見了一家人團結凝聚的力量。
        那年在Remarkable潔白的滑雪場上,看見了....





        在Russel的碼頭橋下,看見了....
        在Ohakune Mountain Road,看見了....
        最後,我在Rotorua的湖畔看見了生命的感動,幸福的畫面不用言語。

        
        拾起舊照片,不經意的感動了起來,發覺幸福的畫面總是令人動容,讓人沉醉在那美好的時光中。
        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種,往往人們常常會忘記這分美好的福氣。生活在這個忙碌的社會裡,眾多的紛紛擾擾,雞毛蒜皮的雜事一堆,於是乎漸漸忘記了人與人之間本來的那分單純。不時看見了幸福的畫面,總讓人感到溫暖、令人懷念,所以希望大家在忙碌中也別忘了記得那分美好,記得身邊在乎自己的每一個人。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離境三千里─城市印象:基督城

        
        基督城─Christchurch,是初來乍到紐西蘭的第一個地方,是座盛著陽光的城市。位於Canterbury平原上是紐西蘭第三大城,同時也是南島最大城市,不過三十多萬的人口可是少的令人羨慕,在遼闊的腹地上無需太多的高樓大廈,不會令人感到壅擠;眾多的公園、綠地散佈於市區,而家家戶戶花團錦簇著,更加美化了這座城市,讓基督城擁有「花園城市」的稱號。

        雅芳河〈Avon River〉緩緩蜿蜒流貫市中心,柳樹優雅的醉臥河畔,小徑上行人三三兩兩優閒散步著,母鴨帶著傻呼呼的小鴨群逛大街,此時擺渡於河上的小船穿過橋下,旅人的歡笑映照於燦爛的陽光中,一種舒適的微笑自然現於無形之中;清新的空氣中,我愜意的躺在偌大的海格利公園〈Hagley Park〉草皮上,隨著微風輕輕哼唱,看著熱愛運動的紐西蘭人〈不正式稱法:Kiwi〉盡情揮灑汗水,聽著復古電車〈Tram〉摳囉摳囉的聲響往來於時光交錯之間。
        市區街道分佈以大教堂為基準,棋盤式的向四周擴張,濃濃的英式傳統建築隨處可見,電影中那種富有傳統歐式風格的洋房像是信手拈來的一樣的容易發現,圍籬上、庭院間種植的花花草草各自綻放美麗的色彩,一座古老城市城市擁有的獨有文化特色表露無形;走過樹影扶疏的街道,放眼無暇無盡的藍天。
        相較之下的基督城是個農業大城,工業的濃烈剛性鮮少見得,離開市中心後的景色更是無邊無際的阡陌良田,大塊大塊的平鋪大地,平緩起伏的山丘是羊兒的餐桌,綠草美食像是無限量的饗宴,也難怪牠們看起來總是悠悠哉哉的咀嚼著嘴裡的嫩草。



        腹地廣大的基督城是由附近眾多衛星鄉鎮及區域組成,例如歷史悠久的林肯大學所在地─Lincoln、以擁有美麗景觀的圖書館及煙火秀著稱的New Brighton衝浪及海岸活動勝地─Sumner、港口城市也是前往南極探險與補給的基地─Lyttelton、古樸寧靜的法國小鎮Akaroa,每個地方似乎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文化風情,若有時間值得四處尋幽踏訪一番。
        想要登高望遠,可前往就在城市南端的郊山,不管是搭著纜車或是用雙腳,甚至是騎著鐵馬登山去〈這可是基督城的單車勝地,登山路線、越野路線一應俱全〉,只要天氣好都可以俯瞰基督城的遼闊,望向更遠的地方季節對了可以看到白雪皚皚的山脈如城牆一般的佔據天邊一方,那就是縱貫南島的阿爾卑斯山脈了;順帶一提,想爬岩的可以到Mt. Pleasant或是Castle Rock。相當多的步道及郊山路線散佈於基督城的各處,例如Lyttelton海灣對岸的Diamond Harbour、基督城近郊班克半島〈Bank Penisula〉最高峰Mt. Herbert、有著美麗海灣及世界大戰砲台遺址的Godley Head,包山包海通通都有,美麗的景色等著大家親臨。
        以基督城為基地,可以開著車以一至兩天的行程稍微放大行程腳步,例如向北前往溫泉勝地─Hanmer Spring;向南可以接近滑雪及戶外活動勝地─Mt. Sunmers;向南再遠,深入山區,可以在Mt. Sunday看看壯麗的山川,親自涉越清澈而冰涼有勁的河水,登上電影魔界的拍攝地點,仰望四周懾人的大景,對於這個地方,我極力推薦。另外沿著73號公路向西,這是一條連接南島東西岸、跨越阿爾卑斯山脈的橫貫公路,在公路旁便可遊覽另一個魔戒拍攝場景─Castle Hill觀賞神奇美麗的巨石群,當然這裡讓我更熱血的是這是我未曾見過的極佳、極美的抱石、攀岩場地,大推特推!話說73號公路旁還有條地下河,帶著頭燈便可以探險一番。這條公路就像是台灣的橫貫公路一般,跨越中央山脈,沿途風景秀麗、山巒俊秀;越嶺的小村落Arthur's Pass,是個南島登山重鎮,也是高山鐵路的必經之地,在這裡也第一次看到了頑皮的啄羊鸚鵡。

        公車系統方便、街道整齊美麗、城市建築富有文化特色的基督城相當令我喜愛,沒想到剛回台灣不久的一個多月後竟發生大地震,所幸沒啥災難發生,我萬自慶幸著;幾個月後大地震再度侵襲基督城,這回躲不過了,媒體報章上聳動的圖片、傾倒的大教堂,當下震撼了我的情緒,每個地方都有我的記憶與足跡,在得知我所認識的人都沒事後心情稍微平靜。回憶起這座教堂,巴洛克式的高聳尖塔是一種時代的象徵,莊嚴的教堂內是人們心靈的溫暖寄託,創建者湯瑪斯與教堂對望著,讓人們永遠記得這座城市的故事。在災難過後將近八個月的現在,漸漸的看到基督城的復甦,真是叫人高興。

        
        傍晚時分走過回憶橋,昏黃的燈火宣告著白日的結束,結束基督城一日的旅行,回憶著那一天下午在大河畔的美好夢境。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離境三千里─城市印象:奧克蘭


話說在紐西蘭的時光裡,最後在奧克蘭一待也是近乎一個月,很幸運的在Lisa和Tailor家住了下來,讓我們暫時有個家的感覺。

奧克蘭曾是紐西蘭的首都,後來為了全國的均衡發展而將首都遷到先今北島南端的風城─威靈頓;然而南緯37度的宜人氣候讓他繼續成為全國人口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工商大城,市中心以天空塔(Sky City)為主要標的,周圍大樓櫛比鱗次,新舊建築間建構起城市多元的文化氣息。另外港口也是奧克蘭的一大賣點,港灣裡帆船點點,有千帆之都的奧克蘭以其帆船文化為榮,城市圍繞著海灣,到處都是海灘,總不缺假日休閒的好去處。站上高點一望,是Mt. Eden、是One Tree Hill、是北岸Devonport的Mt. Victoria,城市內山丘林立,各個都是火山錐的遺跡、都是展望城市的好望角。
廣闊的城市有著更多的景色,就在郊區的海岸邊靜靜的坐下,欣賞Whatipu海灘上的美麗夕陽,看著蜿蜒平緩的小河靜靜的流向大海,看著沙灘上一步一步的腳印迎向那陽光盡頭;在Muriwai Beach看著塘鵝如何築起他們的家園,海崖上,神奇的生命總是會找到最好的方法延續著,在2010年的七月我在奧克蘭留下了我的足跡。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建國百年青春鐵馬疲累行之能高越嶺







話說喊著單車能高越嶺不知多少年了,如今才終於要上路,就趁著天池山莊翻新、西段路況良好的條件下出發了。
不知是年紀漸長的因素作祟,大夥近來總是覺得搭夜車出發的第一日行程總是令人感到疲累,騎著單車的計畫看起來似乎愜意,但加上了大背包、不時車子還要推要扛的也就輕鬆不起來了。
一大早,天氣晴朗,屯原的登山口早已是登山客絡繹不絕,隨著戶外活動的風氣漸長,近年來已感覺到這股力量,有時候總覺得山林不再寧靜了,不過另一方面也對這種走向戶外的風氣感到欣喜,期望大家在享受山林之美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相互尊重,讓大家都有機會看到大地最原始的一面。
望著眼前熟悉的景色,再生山、馬海樸富士岳....等一系列中級山,回想著過往浪跡山林的美好時光,心情是雀躍的、呼吸是浮動的,一切的一切總是讓我感動,唯有回到這山跡歲月以及腳踏著大地才能讓我最感到自在。想像著山後的馬海樸岩窟,感覺著原住民馳騁山林的快意,上路了!
背著大背包騎在破碎且又揚升的路徑上,清楚的反應就是:「早知道用走的就好」,騎的沒有比較輕鬆,哈!一路推著車看著臉上的汗水不停的滑過臉龐,好不容易到了相對高點,跨上單車享受著短短數十公尺的滑降,然後再推車,如此不斷重複著。人總是自願走到這條路,回想起來總有所淡淡的微笑。終於莫約上午十點十五,來到了雲海保線所,跟用走的一樣快,臉上三條線掛著苦笑,因為距離今天的目的地─天池山莊,路程還沒過半哩!
當風劃過中央山脈,傍晚東邊的水氣已漫過稜線,藍天不再、迷霧蒸騰,雲霧繚繞的山林別有一番韻味,未完工的天池山莊豪華之態已略可見得,人聲鼎沸的狹小腹地已是人滿為患,聽說今夜此地約有三百人,覓得路邊寧靜之地,缷下一日的重擔,享受美好的夜晚。
黎明將至,營地的積水已讓我感到臥於水床之上,好景不常,準備新一日的奮戰。越嶺的好戲這才上演,一路奔向中央山脈的稜脊,這才是越野的風格,揮別雨天的陰霾、忘記調頭下山的想法,迎著來自太平洋的風,體內沸騰的血液正盡情的竄流著,用熱情將打在身上的雨水蒸散,帶著一顆熱騰騰的心,大夥一路向前衝!
稜線上,刻有光匹八表、利薄民生的紀念碑上除了有著台電公司東電西送的歷史意義,還有著旅人往來留影的微笑記憶,想起「那一年」、那一刻的經過....
開始向東邊陡降,煞不住的之字坡令人精神緊繃著,煞車皮上夾雜著泥水,不斷考驗著撲通撲通激動的心跳,深怕錯過回頭的髮夾彎,就「回不去了」。
走過東段的人就知道東段的路是用來走的,傻傻的我們這回騎上了這段路,當然人騎車是應該的,但是車騎人才是正常的,扛過一段一段的坍塌,騎下亂石、越過山澗,隨著避震器的劇烈震動壓抑著吶喊的另一顆心。
好不容易抵達檜林保線所,立即可以嗅到檜木的清香,然而溼答答的我們無暇享受這分愜意。暫時脫下濕漉漉的雨衣,身上竟多了些Free Riders─螞蝗「們」,一時間保線所的雨棚下成了慘烈的血濺之地,一條條成仁的螞蝗帶著壯士的鮮血橫臥於血泊之中,望著伙伴的身上血印有如電影特效般的聳動。
用過餐後繼續前進,林蔭遮天的越嶺道上煞時透空,天長大崩壁置於眼前,遠處的木瓜山以及對岸的哈崙山區〈詳2005哈崙橫斷〉有著我的回憶,左側的白葉山露出雲端,稜後的七腳川上有著學長姐們留傳的故事。
氣喘吁吁的陡上五甲崩山稜線,之字的陡上,單車的分量不知覺得像是加了一倍重,又推又扛的,有時候還不爭氣的拖著,終於上了稜線,以為就這樣之後的路輕鬆了,沒想到距離汽車可行的終點像是增加了一倍距離一樣,還有一處巨木倒樹需要將單車前後輪拆下分批傳遞通過,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流逝了。
踉踉蹌蹌的終於下到了康莊大道,黑夜將至,偌大的保線道讓車速奔放了起來,然而雨依然下著,濕滑的路面讓人不敢掉以輕心。當黑暗籠罩山谷,眼前宛若客棧般的奇萊保線所燈火通明,呼~ 休息了!
今日的重頭戲是赫赫有名的天長隧道,帶著一絲絲冒險的心無須擔心再有扛車的行程,只需小心減速以及輪下濕滑的路面,這段路是單車的天下。蜿蜒在深山的道路上,不時山泉自山壁落下,衝過瀑布的快感是最大的享樂,騎著車通過黑壓壓的隧道有點像是矇眼,身怕跌落坑洞或是直撲山壁,帶著一點點冒險的好玩,剎是有趣。穿出時空隧道,山谷間的歡笑聲迴盪著,這一年我們用單車走過中央山脈,再一次堆疊著我們數不盡的美好回憶。滑翔於山徑上,想著龍澗電廠的冰棒,我們來了!


















更多相片:

2011.10.8-10 青春單車疲勞行之能高越嶺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離境三千里─東角的寧適

東角的寧適,是一種無聲的美麗,安詳自在,在這紐西蘭本土最接近換日線的地方,我輕輕的留下了足跡。
沿著35號蜿蜒的35號公路北上,全紐最大的聖誕樹是引領我前來的動力,話說夏日聖誕節的時候,Te Araroa這棵350歲的「Te-Waha-Rerekohu」會開滿大紅色的花朵,可惜無緣看到了。
夜晚的天空星羅棋布,南十字星的盛名早已在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象。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2011.9.24 再訪羊頭山之硬是參一腳

2009年的時候就已拜訪過羊頭山〈羊頭→狗肉!!〉,兩年多後的這一天再度登上山頂,也沒甚特殊的理由,只因每一次的登山過程所帶來的回憶與驚喜都不同,而每一次的夥伴也不盡相同,心情、天氣和各種狀況條件也皆有所差異,所以我乘著Moda、雨蓉、建傑以及史拉米四人這趟羊頭單攻畢祿的行程,硬是參上一腳再次登上了羊頭山。


天還未亮,駕著車獨自蜿蜒在中橫公路上,夜裡除了車燈照射所及之處外一片黑壓壓的,但心情是輕快的,隨著高度的不斷上升,彷彿體內的血液也緩緩加熱了起來,等不及要上山了。雖說輕裝沿著傳統路徑一日來回羊頭山不是什麼令人熱血沸騰的探險之旅,不過好處就是不用想太多,跟著路走就是了,享受純粹山的氣息也才是重點。
大地初醒,陽光懶懶地伸出他的觸角將世界點亮,俏皮的雲朵在藍天之下悠遊於山巔之上,秋之初的山林已悄悄換上了新裝,蒼綠的森林中有人偷偷抹上了紅妝,我深呼吸著這清爽的空氣,乎!出發吧!
僅僅4.1K的路徑需用一千公尺的高度換得,說實在一路談天說地,從容之中不消多少時間就登上稜線,可惜的是山區的雲朵是頑皮的、是有性格的,應是日正當中的時間卻是白霧茫茫,在臺灣登山早已習慣於這樣的狀況,於是好好的享用午餐,登頂的美景一切都隨緣了。
意想不到之外的美景乍現,緣分!緣分!登頂羊頭山,雲恰如其份的僅止於中海拔的雲霧帶之下,將高峰之下的深谷填滿,像是一片白色汪洋,雄據各方的百岳睥睨著這片大海,仿若枕戈待旦的戰艦各自宣示著他的力量,奇萊東稜、鈴鳴山、無明山、中央尖山、還有不遠處的畢祿山,依依映入眼簾。
果然每一次的行程都有著不同的回憶,山永遠帶著生命四季更迭,日月星辰之下默默的守護著大地,等帶著有緣人的相訪。

獨自下山,順著來時路、順著我的腳步自在的記憶著每一次的來到。

更多相片:2011.9.24 再去羊頭山之硬是參一腳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單騎霞喀羅

想當年日據時代為鎮壓原住民而開設的道路系統可以騎馬、可以拉車運大砲,先不論民族與歷史的血與淚,一支草、一點露在在都是我們的回憶,所以我想用單車行於上穿越時空必也是一種與這片大地相知相惜的旅行。隨著單車活動的推廣日益普遍,我們這些扛著單車揮汗於林間的傻子是越來越多了。
凌晨時分搭著包車一路搖搖晃晃的來到霞喀羅古道五峰鄉這端的石鹿登山口,包車的好處便是省去從清泉一路直上石鹿的近千公尺陡升道路。
就這樣踉踉蹌蹌的騎上這段旅程,大夥魚貫而行,四百公尺緩升越嶺的高度推車的比例還是比較多,有給他累到,不過苦中作樂總是我們一貫的作風,扛起車沿著木階一步一步攀上頂上接續的古道。
越嶺之後便是一段愜意的緩下坡,大家不忘享受這段快意山林的時光,天空是湛藍的,光線是耀眼的,和緩的古道上散發出一種朝氣,一種時光印記,乘著重力引著我們一路暢快滑向山的另一端。
時間尚早,眼見古道上倒木巧妙的橫於和緩的坡道上,天馬行於腦海裡的各式飛車招式便想要親自操弄一番,不過想當然爾我只會想,飛車的部分就交給各個熱血衝腦的勇士們了。「加速!伏身!起跳!落地!」彼此交換心得,一試在試,摔倒了再爬起,要不就是被車子拋出去,還要有先跳車的心理準備,有時候飛不成車頭先墜地被車壓,一次又一次讚嘆與吆喝聲不絕於耳,非要撲壘弄得一身泥土搞泥巴戰才有那種親吻大地的感動,真是有趣。
剛剛的嘻笑聲似乎還飄盪在山谷之間,心飄飄然的繼續想像馳騁密林曠野的瀟灑幻影,踩著風火輪繼續前進。午後天氣驟變,到了白石駐在所便快速的四周巡禮一番,看看稜線上的砲臺基座,然後趕緊御風而行,下山去。
果然不消幾分的時間,山邊以雷聲大震、響徹雲霄,豆大的雨珠傾盆而下。所幸夏日炎炎此時的大雨恰如一場痛快淋漓的冷水澡〈那個不帶雨衣的勇者不知是否有同感^^〉。大雨中奔雷下,濕滑的白石吊橋上只有九九先生擁有大顆心臟悠然的騎著單車前進。
過了吊橋後便是大蹦壁,然後還有新的高遶,離行程的尾聲只剩下距離了,和緩的古道上處處是雨過後的爛泥,距古道終端的養老大至為緩上,催不起來的速度只能踩在踏板上一圈一圈的龜速前進。
穿過最後的竹林,知道終點近在眼前22K的鐵馬之旅即將結束,想著山下的啤酒暢飲,帶著再多的泥巴也是值得的。再度搭上包車搖搖晃晃的下山,除了司機外大家早已不知覺得沉入夢鄉,各自在傻笑與流口水的奇幻之旅上踩著踏板前進。夥伴們─記得要揪一下歐!



更多像片:My Skydrive 2011.7.30 單車霞喀羅
                    Facebook 2011.7.30 單車霞喀羅